赏话剧思人生 悟道法 厚修养
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3月1日至3月2日,我校组织教师前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观看了大型话剧《西游》。我校坚持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、以美养心,带领教师通过古典文学和现代艺术的欣赏,在陶冶情操、放松身心的同时提升教师艺术人文素养。
话剧《西游》借用《西游记》原著的情节借题新创,从取经前一夜写起。唐僧师徒四人追述一路的磨难,开始思考哲学经典问题:我是谁、我从哪里来、我要去哪里。用一夜回溯一路,用一路语及善恶,用善恶对照现世。
整剧舞美精巧,风格简约略显禅意,以及光影的玄妙运用引人入胜,令老师们尽享无与伦比的中式美学,体悟妙不可言的佛家哲言。
言在西游,意在他处,愿每一位教师与清风为伴,与温暖同生,隽写属于自己的修行。
教师感悟:
【潘佳丽】有幸观赏了话剧《西游》,这部经典故事的现代演绎让我深有感触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从中看到了不少与教育事业相通的道理。
话剧中的唐僧,他虽身为凡人,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毅力,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作为教师,我们也应有着对教育的执着追求。在教育这条路上,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“妖魔鬼怪”,但只要我们心怀信念,坚持到底,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走向成功。
孙悟空的机智勇敢、变化多端,则象征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灵活。面对不同的学生和问题,我们需要像孙悟空一样,运用智慧,灵活应对,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。
而猪八戒和沙僧,他们虽各有缺点,但都能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这使我意识到,在教育团队中,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才能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。
【莫诗怡】《西游》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神奇与冒险的世界。整部话剧以精湛的演技和生动的舞台效果,将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我深受感动,也引发了我对教育与成长的深刻思考。
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,充满了艰辛与挑战。他们面对重重困难,却从未放弃,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目标。这使我深刻认识到,教育同样是一场修行,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,敢于挑战自我,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作为教师,我们应该像唐僧一样,给予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鼓励,让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,勇往直前。
孙悟空的勇敢与智慧,是我作为教师最为欣赏的品质。他敢于担当,勇于面对困难,用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。这激励着我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气,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,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。同时,我也要像孙悟空一样,不断创新教学方法,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,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,在挑战中成长。
【黄芸】《西游记》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,看过许多版本的电视剧、电影,第一次有幸观看搬上话剧舞台的《西游》,心中带着好奇、期待和敬畏,我先上网了解了一下,故事自雷音寺取经前一夜写起,回忆了师徒四人的人生轨迹,以及一路走来经历的磨难和机缘。整台话剧强调了坚持,因果、善恶、真经、慈悲、自我寻找、权力、阶级、尊严、爱恨…想要探讨的题材满到溢出舞台,每一个都生出一条线索,密密麻麻结成一张网的作品,鼓励我们无论经过多少难关,都要去经历拼搏的过程。我们每个人在人世间修行,会经历形形色色的事、结识各种各样的人,我要成为怎么样的人,我要给别人带去什么,我的志向是什么,这些灵魂拷问,随着剧情不断敲击着我的心灵。
作为老师我们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家长、各种各样的学生,会和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受到尊重也会受到质疑,会收获喜悦也会体验委屈,但是只要我们初心坚定,坚持用自己的正能量、用自己的爱去感动每一个孩子,去影响每一个家庭,做好自己,不再为那些繁杂所困扰。
《西游》不愧为经典,每一个故事都有很多角度去思考去领悟,所以多读经典,多品经典,不同的心境、不同年龄都能从经典中获得力量、获得前行的动力。这也许就是经典永恒的魅力。
【陈宇超】话剧《西游》中的角色多样,包括神佛妖魔,这些角色在舞台上的呈现可以引发观众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。虽然角色本身是虚构的,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。话剧《西游》还可能通过舞台特效和灯光设计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光影变化、气候变化等,这些设计背后都蕴含着物理学和气象学的原理。
作为自然学科的老师,我可以将话剧《西游》作为教学素材,通过剧中展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,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。通过话剧中的情节,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,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。同时借助话剧《西游》中蕴含的文化元素,向学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的智慧和理念。我更要借助话剧《西游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学科的兴趣,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。
撰稿:周寒立
审核:校长室